今天的迎接二十大特别报道《足迹·亲历者说》专栏,一起来听听大桥建设者吕忠达的讲述。
在浙江工作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七次到杭州湾跨海大桥考察调研,推动并见证了大桥建成,为浙江构筑了一条接轨上海、融入长三角的海上高速公路大通道。
今天的迎接二十大特别报道《足迹·亲历者说》专栏,一起来听听大桥建设者吕忠达的讲述。
二十年的时间,吕忠达所说的滩涂上,已经高楼林立。催生这片热土的,正是碧波之上,延伸向海的杭州湾跨海大桥,它将宁波到上海的距离缩短了120公里。回忆起二十年前,吕忠达说那时候虽然大桥建设已经谋划了多年,但进展并不顺利。
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时任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程师 吕忠达:大家还在争论建桥是不是会把宁波的产业拉到上海去,大家实际上还是有些争议的。
2002年,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浙江工作不久就来到大桥北端桥址考察。在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后,他明确指出,大桥对更好接轨上海,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,推动全省扩大对外开放都具有重大意义。
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时任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程师 吕忠达:总书记到现场提出来“开弓没有回头箭”,当时明确了这么一个大方向,使得前期工作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推进。
大桥建设迅速驶入快车道。三个月后,滩涂旁的海星村,迎来了第一批建设者,建起了第一条施工进场路。
慈溪市庵东镇海星村党委副书记 章玉亚:原先就是村庄里没有真正的道路,因为大桥建设改名成海星村,海上的一颗闪亮的星星,奠基的那天我们有很多老百姓涌到滩涂上去看。
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时任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程师 吕忠达:变化太大,所以这个桥就是一个“民心工程”。
2003年,20万群众云集在海星村外的滩涂上,见证了大桥奠基。但开工之后,项目规模大、建桥条件恶劣、缺少可参照对象,桥梁建设困难重重。
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展示馆,吕忠达展示了大桥的一部分桩基,在海底这样的桩基一共打下了5513根。当时,国内没有企业能生产,吕忠达带领团队前后花了近两年时间,才完成了技术攻关。他说,2006年7月,总书记再次来到大桥施工现场,看到大桥建设进展顺利,拉住他问了很多技术细节。
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时任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程师 吕忠达:总书记就非常关心地问(桩基)处理能不能保证质量,我觉得表达了总书记他内心对这座大桥的呕心沥血,问得非常专业,听了以后,给了我们信心。
在总书记关心下,吕忠达和其他建设者们日以继夜推进项目。2008年,大桥提前8个月通车。如今,每天有近5万辆汽车从大桥经过。原先的滩涂上,现在迎来了大众、吉利等国际一流车企,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崛起。吕忠达工作的宁波工程学院也在杭州湾前湾新区进行了布局,组建团队开展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、动力电池材料等领域的研发,已经集聚了上百名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。
宁波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孟康培:上海、杭州都属于人才高地,而宁波的话,人才的储备量也是不错的,处在这样一个核心的话,利用三方面的资源,可以做到更加快速的信息沟通。
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时任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程师 吕忠达:没有杭州湾跨海大桥,就没有杭州湾的汽车产业城。总书记提出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,给我们指明了方向,开辟了发展的“新蓝海”。
版权和免责申明
凡注有"浙江在线"或电头为"浙江在线"的稿件,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浙江在线",并保留"浙江在线"的电头。